中世紀的格拉斯哥:小漁村發展為城市

格拉斯哥或許最早可以在六世紀時聖蒙哥教堂興建在名為[草地上] (蓋爾語:Glas  Gu)的地方。從一個漁村聚落坐落在綠地上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小鎮。格拉斯哥在1115年被賦予一位天主教的主教,代表在這時期格拉斯哥已經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格拉斯哥教會在1136年由大教堂所取代。大教堂在1172年一場大火中燒毀,隨後又重建。緊接著約在1175到1178年間(確切的時間無法得知),國王授予格拉斯哥許可狀(許可狀是用來確認城鎮居民合法權利的文件)。

 

在中世紀時,格拉斯哥有每周的固定市集。從1190年起,她也開始有了大型展示交易市集在每年的七月舉辦。在中世紀的交易市集類似一般的市集,但是一年只舉辦一次。人們來自四面八方來參加販售或採購商品。在格拉斯哥有很多匠師,像是屠夫或烘焙師。也有剝皮師傅、皮革師傅、皮革手套工匠,以及理毛匠(專門清理並且將羊毛浸泡在水和陶土混合液體並且敲打而將羊毛加厚)和染色工。當然也有不少漁人住在格拉斯哥。

 

中世紀的格拉斯哥可能約居住了一千五百人。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規模相當小,但是中世紀的城鎮規模遠小於這樣的人口。儘管如此,在中世紀的格拉斯哥並不是一個蘇格蘭的大城鎮或是重要的城鎮。因為格拉斯哥坐落在蘇格蘭與歐洲交易的另一個方向,背對著歐洲大陸,當時主要的交易區域像是今日的德國、比利時、荷蘭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國家。除此之外,格拉斯哥也要跟其他在克萊德(Clyde)河畔的城鎮競爭,像是登巴頓(Dumbarton)、拉瑟格倫(Rutherglen)和倫弗魯(Renfrew)。而格拉斯哥這個小城鎮,其實只是由四條主要街道交織組成。

 

1260年,多明尼各修會(Dominican friars)來道格拉斯哥,修會的傳統道袍是採用黑色,所以又被稱作黑修會。他們是立下貞潔與貧窮誓言的僧侶,不過他們不是向社會勸募,而是走向人群宣講傳教。教區也成立數家醫院,修士們盡可能地照顧病患。第一家照顧痲瘋病患的醫院,就在1350年成立於克萊德河南岸。

 

由於格拉斯哥地緣重要性與日俱增,在1451年獲准成立大學,就是現今的格拉斯哥大學。教宗訓諭描述:「格拉斯哥是個著名的地方,有著溫煦的空氣,豐饒的物產」。而在1460年則成立了第一個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另外由於城市的興起,格拉斯哥在1454年被設為皇室特區(royal burgh),其後於1492設置了大主教(archbishop )一職管轄教區。

 

十六、十七世紀的格拉斯哥:戰火摧殘、港埠興起

十六世紀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亨利八世在1509年上位。而後為了宗教問題,天主教與英國國教的派別與政權之爭,整個十六世紀格拉斯哥遭遇無數次戰火,城堡也遭受加農砲的摧毀。

十七世紀局勢穩定後,格拉斯哥自此快速發展,有紀錄的城市人口約七千人,到十八世紀初,已經增長到一萬兩千人的大城。1649年有作家描述格拉斯哥「是蘇格蘭最令人注目的城市,尤其是在城市貿易建築上的成就」。社會照護系統,除了先前僧侶建立的醫院,這時期也有老人安養院和孤兒院等設施的成立。

十七世紀晚期,有些行業的興起支撐了城市的經濟,像是肥皂、糖加工、製繩、玻璃、衣服和瓷器。

格拉斯哥的第一港口興建於1601年,隨後在十七、十八世紀不斷整修擴建。值得一提的是1668年市政府買下大片土地,建成了港口和倉庫,因而促成格拉斯哥商港的誕生。

 

十八世紀的格拉斯哥:主要都市規劃的起始

十八世紀初期,格拉斯哥人口約只有一萬兩千人,之後暴增,到十八世紀末已經發展成八萬四千人的規模,在當時的城市定義來說,已經是個相當大的城市。

1720年,英格蘭商人兼作家丹尼爾迪(Daniel Defoe)描述格拉斯拉哥:「格拉斯哥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城市,四個主要街道有合理的寬度和最好的建築,是我唯一見過在一個城市裡能同時做到的。房屋都是用石材建成,相當均衡且高度一致。」同時也稱讚:「除了倫敦外,格拉斯哥是不列顛境內最乾淨、最漂亮、最棒的城市」。

 

一些現在仍相當著名的街道跟廣場都是在十七世紀規劃建置而成,像是維吉尼亞街(Virginia Street, 1753)、牙買加街(Jamaica Street, 1763)、女王街(Queen Street)、聖伊諾克斯廣場(St Enochs Square, 1783)、布坎南大街(Buchanan Street, 1786)、聖喬治廣場(St Georges Square,1787)。

 

十八世紀格拉斯哥最著名的是精製亞麻布,十八世紀後期紡織業則成為格拉斯哥城的第一大產業。這個時期格拉斯哥也有了報紙公司、設立了警察隊和皇家醫院,用來運輸煤炭的孟克蘭運河(Monkland canal),通往格拉斯哥的運河也在1793年開通。

 

十九世紀:

格拉斯哥人口增加快速,1871年人口已經有五十萬人。只是這時期醫療仍不發達,嬰幼兒死亡率相當的高,幾乎一半的新生兒都無法活過五歲。都市化的結果,貧窮人口聚集在擁擠的生活空間,生活條件相當差。

 

格拉斯哥第一個博物館,就是設立於格拉斯哥大學的杭特瑞安博物館,是由威廉杭特博士於1783年捐贈他的收藏品給大學,而博物館則在1807年開放。在1805年發生的特拉法加海戰,拿破崙的法國海軍與西班牙海軍合組的聯合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與英國海軍激戰,英軍大勝,而英國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Horatio Nelson)在此役中中彈捐軀,為了紀念他的功績,英國境內各地都設紀念碑來紀念他的貢獻,在1806年,納爾遜紀念碑(Nelson Monument)設置在格拉斯哥綠園(Glasgow Green)。而格拉斯哥綠園規劃則是在1815到1826年間才設置為公園區。

在十九世紀,規劃了相當多的公園綠地,除了格拉斯哥綠地,還有位在西區的植物園(The Botanic Gardens, 1817)和凱文葛洛夫公園(Kelvingrove Park, 1852)以及南岸的女王公園(Queens Park, 1862)。格拉斯哥的美術學校則是成立於1843年。市中心在這時期又擴展了幾條重要街道以及建立了一些新的建築,像是穀物交易、股票交易大樓、魚市場、圖書館、市政廳等。

 

為了因應城市密集人口的交通往來,都市的面貌也在這時期有了重大的轉變,從1845年的第一輛馬車巴士到後來1872年的馬車輕軌捷運。由於在1893年格拉斯哥第一個發電站建立,隨後大眾交通則升級成電車,幾個火車站也陸續興建完工,市中心的主要車站:皇后車站(Queen Station, 1842)、中央車站(Central Station, 1849),而世界第三老的地鐵,僅次於倫敦地鐵和布達佩斯地鐵,格拉斯哥地下鐵路環狀線也於1879年開始經建,於1896開始營運。相關的交通發展史,都可以在河濱博物館(Riverside Museum)看到相關展覽。

 

人口激增卻沒有良好的公共設施的情況下,格拉斯哥曾爆發兩次大規模的霍亂,造成大規模的死傷,1849年第一次霍亂爆發造成3777人死亡,第二次爆發於1854年,導致3885人死亡。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陸續改善城市的環境衛生系統,因此在1859年有了自來水供應,並在十九世紀末建置完成城市排水管網系統。

 

十九世紀的格拉商業活動因為工業革命之賜,主要經濟活動包含造船、棉花紡織、工程技術、地毯製造、陶器和玻璃。由於港口業務及造船業的興盛,克萊德沿岸也不但擴建新的港埠與船塢,造船技術不斷提升的狀況下,從十九世紀中期原本的兩萬噸到二十世紀初期已經可以造出五十萬噸的大型貨輪。

 

二十世紀:

二十世紀初,第一件大事就是1901年開幕的凱文葛洛夫美術館。一次世界大戰後(1914-1918),格拉斯哥在百1930年代面臨了嚴重的經濟蕭條與失業問題,特別是支撐城市經濟的造船業受創更為劇烈,儘管因為經濟蕭條而導致的二次世界站,因為戰爭軍品需求,讓造船業因此復甦。二次大戰雖然周圍城市遭受德軍轟炸,但格哥斯哥市區並未遭受嚴重的毀損。

1950年代格拉斯哥的產業開始轉移,從1930年代的製造業,逐漸轉為服務業。而在六零與七零年代,格拉斯哥進行大規模的都市更新計畫,清除破舊的貧民窟與老舊社區,釋放出大片土地重新造鎮。而最後一班地面市區電車則在1962年停駛,從此改由汽車取代,也因為要建高速公路M8,不少居民被迫搬遷。

 

二十世紀後半,格拉斯哥轉為以藝術和歷史遺產來吸引觀光客,並創造服務業的就業機會。這時期陸續開放了幾個藝術場館,如杭特瑞安美術館(The Hunterian Art Gallery, 1980),巴勒收藏館(Burrell Collection, 1983),現代美術館(The Modern Art Gallery, 1996),格拉斯哥學校教育博物館(Glasgow School Museum of Education opened, 1990),聖蒙哥宗教生活與藝術博物館(St Mungos Museum of Religious Life and Art, 1993)。市政府也極力推動商業展覽與會議業務,因而在1985年於克萊德河岸打造了蘇格蘭展覽與會議中心,而一旁外觀明顯的貝殼層疊建築,是於1997年興建的克萊會議中心(The Clyde Auditorium)。來到世紀末,1999年格拉斯哥被指定為英國的建築與設計之城。這世紀的最後廿年,格拉斯哥從工業城歷經衰退與紛擾,蛻變成為以零售、觀光、金融為主的商業旅遊大城。

 

二十一世紀:

過去數十年,格拉斯哥努力轉型尋找新定位,而今擁有多項高端技術與走在時代前端的城市發展概念。格拉斯哥成為了低碳技術的中心,英國最大的可再生能公司SSE將歐洲的綠色能源總部設立在此;蘇格蘭能源(Iberdrola/ScottishPower)也在這裡設立全球研發基地,專門開發海上風力發電設備與系統。生命科學方面,則有藥廠與研究機構進駐如:Life Technologies Corp、BioOutsource和SB Drug Discovery;工程技術則有BAE Systems和Thales Optronics等企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l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